关于征集参加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项目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0-11-27 访问次数: 698
各有关部门、各学院:
为了更充分地做好2021年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的参赛准备和项目培育等工作,提升参赛水平,切实推动学校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形成我校学子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现面向全校征集参加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项目。具体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简介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由教育部与有关部委共同主办,分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赛事,每年举办一届。旨在将大赛作为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第六届大赛共有来自国内外117个国家和地区、4186所学校的147万个项目、631万人报名参赛。
自2015年大赛举办以来,我校累计共获得国赛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6项,获奖数量位居江苏省属高校前列。其中,我校在2018年第四届大赛中获得“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金奖的项目负责人华罗庚学院戴繁琢同学还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的亲切接见。2019年,我校承办了江苏省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
二、组织机构
1.学校大赛组织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
大赛由教务处、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校团委、学生处、研究生院、校友工作办公室、科技处、产学研合作处、国际交流处等部门共同组织,并成立大赛组织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组委会由学校分管领导、组织实施部门负责人,以及各学院分管创新创业教育的学院领导组成,组委会秘书处设在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评审委员会由在创新创业领域有较深造诣的校内外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
2.大赛组委会成员相关部门职责分工
教务处、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负责校赛、省赛及国赛等各环节的组织和管理,进行竞赛宣传、作品遴选、项目培育和打磨以及校赛、省赛、国赛的具体组织工作;校团委、学生处、研究生院、校友工作办公室、国际交流处等部门进行在校生、校友资源保障和参赛条件准备;科技处推荐教师或科研团队的高水平科研项目或成果以师生共创的形式参赛;产学研合作处推荐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协同创新项目,提供科技成果技术集成与孵化、评估与培育等支持;各学院负责本院师生动员、学生报名和参赛组织工作,积极鼓励和组织研究生参与项目申报,鼓励博士生、硕士生与本科生联合组队参赛。
三、项目组织与培育
1.面上项目培育
各学院做好高教主赛道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挖掘和培育(具体参赛项目要求可参考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通知,详见附件1-2),充分利用并整合学校科研实验室、实训实践基地等资源,充分挖掘有实力、有质量、有竞争力的项目参加培育。要鼓励师生共创项目,以及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合作项目参赛;要鼓励教师和符合条件的校友、导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学生共同创新创业的项目参赛。做好项目的统筹规划,确保质量。
2.重点培育项目
各学院在组织面上培育项目的基础上,向学校重点推荐2-5个优秀项目,具有原创技术、领先优势和前沿科技,以及良好社会价值、市场前景的项目,学校给予优先考虑和重点支持,经遴选审定纳入2021年高水平创新创业重点培育计划项目,对重点培育项目给予场地、技术、人员、财力等方面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
四、重点培育项目支持政策
1.获得校赛一、二、三等奖的参赛项目,每个本科生可冲抵5次人文之光讲座刷卡,同时获得不低于去年标准的现金奖励(经费来源于社会企业或机构冠名赞助);入围省赛、国赛并获奖的参赛项目对照《常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组织管理办法》奖励标准予以奖励。
2.对于指导项目入围省赛、国赛并获奖的教师,学校在年终考核、职称评定、岗位聘任和评先评优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依据《常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组织管理办法》等文件相关精神予以奖励和激励,并给予教师指导工作量补贴。
3.优先参加学校举办的创新创业训练营等系列培训活动,将邀请校内外专家对创业项目进行辅导培训、项目评估、个性化打磨,参与线上线下创新创业专题培训。
4.符合入驻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基本条件的创业项目优先入驻,将免费拥有办公、会议、培训场地;可获得专家指导、市场资源对接、场地注册、项目推广、投融资服务、政府优惠政策对接等扶持。
五、重点项目培育步骤与进程
1.重点项目征集及推荐阶段(2020年11月)
下发征集推荐项目通知,各学院积极组织宣传,鼓励优秀创新创业团队踊跃申报,项目指导老师指导创新创业团队填写申报材料并提交,学院审核汇总报送学校。
2.重点项目培育及辅导阶段(2020年12月~2021年3月)
举办创新创业训练营、创新创业讲座等培训活动,通过分阶段、分专题开展创业计划书撰写、商业模式设计、创新创业项目路演等专题培训对重点项目进行基础性、全面性的辅导。
3.校内选拔及广泛动员阶段(2021年3月~5月)
各学院积极宣传和广泛动员学生参与大赛,通过举办“慧科杯”常州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为参赛团队提供展示项目、锻炼自我的平台,同时进一步遴选参赛种子项目。优秀的项目推荐参与其他各类各级创新创业大赛,以达到以赛促练,以赛促创的效果,进一步促进项目成长与优化。
4.项目打磨及备赛阶段(2021年5月~7月)
针对遴选出的种子项目,依据大赛要求进行精准、集中培育,邀请往届国赛专家、省赛专家、校内外创业导师和专家进校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的线上线下指导和打磨。
5.省赛展示与打磨阶段(2021年7月~8月)
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项目参加省赛,组织参赛项目参与省里集中训练,针对晋级项目开展拔高培育。
6.国赛冲刺与展示阶段(2021年9月~11月)
学校组织参赛团队、观摩团队参加国赛。
六、重点项目推荐程序
1.项目申请
有意申请且符合推荐要求的项目负责人填写《常州大学第七届“互联网+”大赛优秀培育项目申请表》(附件3)于12月11日前将电子版发送至项目所属学院的联络教师(附件5)。
2.学院推荐
请各学院对提交申请的创新创业项目严格按照推荐要求进行审核,深入了解项目,优中选优,重点推荐2-5个。无异议后填写《常州大学第七届“互联网+”大赛优秀培育项目汇总表》(附件4)于12月18日前将电子版发送至邮箱zxylpy@cczu.edu.cn,文件名为“第七届“互联网+”大赛+学院名称”。
七、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平台。各学院要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学院成立领导小组,并配备专人负责学院的大赛推荐、组织和协调工作,制定配套政策和激励机制。
2.宣传动员,深挖项目。各学院要认真做好赛事的宣传动员工作,对赛事的意义和内容进行积极宣传,可通过组织获奖团队分享会、赛事宣讲会等方式扩大赛事影响力,发掘优秀的创业项目,充分调动教师、在校生和毕业生参与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3.整合资源,认真组织。各学院认真做好组织推荐工作,主动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参与大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要整合校友资源,形成合力加强对参赛项目的指导和培育,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以此为契机积极推进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
八.其他说明
1.为备战大赛,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委员会利用“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公共平台”开设大赛备赛专栏(网址:http://180.108.46.32:83/26/list.html)。专栏聚焦大赛备赛相关事项,收集了往届省赛、国赛视频以及双创专家讲座课件等资源,手机均能直接在线观看和阅读,供广大参赛师生学习使用。
2.联系人:张老师,88519527,办公地点:科教城校区文正楼213室。
常州大学
2020年11月27日
附件1: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方案.doc
附件2: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方案.doc
附件3:常州大学第七届“互联网+”大赛优秀培育项目申请表.xls
附件4:常州大学第七届“互联网+”大赛优秀培育项目汇总表.xls
附件5:常州大学第七届“互联网+”大赛学院联络教师名单.xl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