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2023年度常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暨创赛“卓越”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3-04-19 访问次数: 16622
各学院、各学生班级: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深化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引导大学生面向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根据《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工作的通知》(苏教办高函〔2023〕7号)要求,我校将开展2023年度常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暨创赛“卓越”计划项目申报工作。请各学院根据文件要求积极组织申报,学校将从中遴选优质项目推荐参加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全国“互联网+”大赛、“挑战杯”竞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持续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推动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进一步健全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系)级四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体系,构建“教育教学—训练实践—项目孵化—初步创业”全链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将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延展到创新创业竞赛项目选育、孵化和初创环节。以创新引领创业,形成一批内容有新意、技术有突破、模式有创新、商业有前景的创新创业种子项目。
二、立项类型
(一)大创训练计划项目
1.创新训练项目:在校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该类项目分为“重点项目”“一般项目”“指导项目”三个等级,周期为1年。
2.创业训练项目:在校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角色,完成商业计划书编制、可行性研究、企业模拟运行、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该类项目研究分为“重点项目”“一般项目”两个等级,周期为1年。
3.创业实践项目:在校本科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等成果,提出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和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该类项目研究分为“重点项目”“一般项目”两个等级,周期为1年。
(二)创赛“卓越”计划项目
该项目目标为孵化“互联网+”“挑战杯”大赛的重点项目。在校或者毕业五年内的本科生、研究生可申报。分为“卓越·禾苗计划”项目与“卓越·登峰计划”项目,周期为1年。
三、选题要求
(一)大创训练计划项目要求:项目不限学科专业,选题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具有创新性或明显创业教育效果;选题方向正确,内容充实,论证充分,难度适中,拟突破的重点难点明确,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方法科学、研究方案可行,预期成果具有可考核性。学生可根据兴趣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题,选题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有关教师科研与技术开发(服务)课题中的子项目;开放实验室、实训或实习基地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发明、创作、设计等制作项目;产业最新需求和企业生产实际问题分解细化的具体项目或企业设置的开放性课题;校内外创业园地中的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结合科技创新的一切有待于创业实践的项目;专业性研究及创新项目,创业计划与职业规划创新项目;社会调查项目;其他有研究与实践价值的项目等。鼓励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选题,鼓励直接来源于产业一线、科技前沿的选题;鼓励开展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有针对性的应用研究课题;鼓励新兴边缘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的交叉综合研究选题。支持有技术化、商业化和产业化前景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鼓励我校《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课程内双创训练项目申报。
(二)创赛“卓越”计划项目要求:
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充分体现高校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农业、卫生、能源、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详见附件1)。
四、申报要求
(一)大创训练计划项目
创新训练项目申请人为本科生个人或创新团队,创业训练项目或创业实践项目申请人为本科生个人或创业团队,鼓励学生跨学校、跨院系、跨专业、跨年级组建团队申报项目,每个团队人数应控制在5人以内,项目主持人不超过2人,项目组成员必须有明确分工。每名学生在校期间只能负责一项省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不得一次同时在不同项目之间交叉申报。每个项目至多3位指导教师,第一指导教师原则上须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每位指导教师同时指导的项目不得超过2项,有未按期结题的省或校级大创训练计划项目的指导教师原则上不再参与本次项目的指导。2020年、2021年大创训练计划项目未按时完成课题进度,不能顺利结题的项目负责人,今年不得申报。各学院申报名额见附件2。
(二)创赛“卓越”计划项目
申请人为在校或毕业5年内的本科生、研究生个人或创新创业团队,每个团队人数应控制在10人以内。每名学生在校期间只能负责一项创赛“卓越”计划项目,每个项目至多3位指导教师,第一指导教师须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每位指导教师同时指导的项目不得超过2项,有未结题的创赛“卓越”计划项目(“挑战杯·卓越”项目)的指导教师原则上不再参与本次项目的指导。
(三)其他要求
1.申请者必须品学兼优,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研究探索精神,善于独立思考,具备基本的科研素质与能力,能合理安排时间,申报成功后不得以考研、学业忙等理由退出或中止,项目中止将影响学生个人诚信记录。
2.根据学校预算,将给予立项项目一定的经费资助。立项时拨付50%的经费,顺利结项后拨付余下的50%。课题资助经费主要用于项目研究中所需用品购置及实验消耗等费用,资助经费由项目指导教师指导项目负责人统筹使用。
3.申请表中项目所属学科请按照本科专业门类目录填写(详见附件3)。
五、结项要求:
1.成果要求。结题时,大创训练计划项目需发表相应的论文、专利、获奖或计划书等要求,创赛“卓越·登峰”“卓越·禾苗”计划需获得“互联网+”“挑战杯”国赛或省赛相应层次以上奖项。各类项目结项具体成果要求详见附件4。
2.材料要求。达到结题成果要求的,按照学校通知要求填写“结题报告”并附相关支撑材料,包括专利、论文、竞赛获奖证明、作品书、调研报告或论文、专利、创业计划书、查新报告、检测报告、用户报告、营业执照、财务、税务等材料。所有公开发表的作品必须以常州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且注明相应级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和项目编号。
3.结项时间。各项目拟于当年4-5月公布立项结果,5-6月份举行开题答辩,11月进行中期评估,于次年4-5月结题验收。各项目需按计划开展工作,并按要求准时参加答辩、检查与验收。
六、申报程序
学院报送。请各学院认真组织并对申报书进行初审选拔,于5月4日前择优将申报材料报送创新创业学院,常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书(附件5)、常州大学大学生创赛“卓越”计划项目申报书(附件6)、2023年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暨创赛“卓越”计划项目学院汇总表(附件7)电子稿(以及附件7的签字盖章扫描为PDF版)打包发至cczukexie@163.com,邮件名统一为“XX学院2023年大创计划暨“卓越”计划申报”。
学校评审。学校将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择优立项。学校将按照省教育厅的申报通知要求,遴选优质项目推荐为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被推荐为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负责人需要在省创、国创平台上进行填报登记,具体事项另行通知。优秀创业项目可优先推荐入驻“常州大学科技园”“常创码头”,入驻优秀项目将有机会获得创客追加资助,同时优先推荐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系列竞赛。
联系人:创新创业学院:王华,联系电话:88519560;
附件:
2.2023年度大创训练计划项目学院申报名额分配表.docx
4.常州大学大创训练计划、创赛“卓越”计划项目结题要求.docx
7.XX学院2023年大创训练计划、创赛“卓越”计划项目申报汇总表.xls
教务处 创新创业学院 共青团常州大学委员会
2023年4月17日